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是主要由经济界人士以及相关的专家学者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民建具有爱国、革命的光荣历史。1945年12月16日,一批爱国民族工商业者和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于重庆成立了民主建国会,发起人有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复亮、孙起孟等。民建一经成立,就与中国共产党和各界人士一道,为反对内战、争取和平而努力。经历“沧白堂事件”“较场口事件”“下关事件”的严酷洗礼,民建更加明确了跟着中国共产党走的政治信念。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民建积极响应,作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选择,参与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等工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民建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为政治纲领,发挥自身优势,带动所联系的工商界人士投身新中国建设,参加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反帝反封建斗争,为争取经济状况根本好转、捍卫新生的人民政权发挥了特殊作用。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民建广泛宣传,帮助工商业者从思想上认清社会发展规律,从行动上主动接受公私合营,并及时反映工商业者的意见要求,为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民建二大提出“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口号,掀起了工商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热潮,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建确定了“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的行动纲领,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献计出力。特别是积极开展经济咨询服务、工商专业培训、对外经贸联络等工作,并围绕推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入宪”,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问题,提出很多重要意见建议,为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维护安定团结做了大量的工作。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发展,民建成员主体由工商界拓展到经济界。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传承弘扬优良传统,积极践行“四新”“三好”要求,秉持民建十二大提出的“矢志不渝跟党走,团结奋进新征程”行动纲领,建设政治坚定、组织坚实、履职有力、作风优良、制度健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充分发挥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密切联系经济界的历史特点和界别特色,围绕推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等中共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入调查研究,议政建言成效显著。圆满完成对口广西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任务,扎实开展对口湖南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助推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全力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连续成功举办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和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以“思源工程”为平台推动民生改善,推进港澳与内地交流合作,以实际行动彰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
民建历任领导人和主席为黄炎培、胡厥文、孙起孟、成思危、陈昌智。现任主席郝明金。截至2024年6月,民建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全会共有会员237526人,其中经济界会员182786人,占会员总数77%;企业界会员153344人,占会员总数64.6%;民营经济人士52662人,占会员总数22.2%。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8474人次;在政府机关及司法部门任职县处级以上2206人,担任市级以上特邀约职务1569人。
(来源:民建中央网站)